恣意追風、摩托象征自由,車市場量過去兩年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一波熱度的價齊摩托車風潮今年遇冷。
“杜卡迪大魔鬼打骨折狠降10萬元”“寶馬水鳥直降7萬元”……進入秋季,跌遇常年關注摩托車市場的摩托張先生常常在朋友圈刷到一些車行老板發布的降價消息,降價力度之大讓他頗為唏噓。車市場量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車行了解到,價齊今年摩托車消費市場遇冷,跌遇特別是摩托休閑娛樂類的中大排量摩托車,銷量更是車市場量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價齊不少車行紛紛忍痛降價清庫存。跌遇
大排量摩托車降價最狠
“要說今年的摩托市場跟前兩年相比,絕對是車市場量冰火兩重天,現在每個月的價齊銷量基本也就是去年的一半。”高姐是北京一家連鎖摩托車行的區域店長,談到今年的市場,她嘆了口氣,“進口、國產都在降價,尤其一些大貿車降得狠,降價5萬元、10萬元的都有,因為實在賣不動。”
高姐口中的“大貿車”,指的是通過海關進口、報關手續齊備、隨時可以上牌過戶的摩托車,如知名品牌包括杜卡迪、哈雷、寶馬、雅馬哈、本田等。過去,這些動輒十幾萬元、二十多萬元的大貿車身處摩托車銷售鏈的頂端,前兩年受疫情影響進口數量有限,加之饑餓營銷,加價購買、預定排隊是常態。
今年,大貿車集體跌落神壇,成為引發摩托車市場價格戰的導火索。“春風、凱越等一些國產品牌推出了大排量仿賽車,配置與大貿車相近,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高姐介紹,過去國產車一直未能突破四缸機的技術瓶頸,這曾是大貿車的重要賣點,但如今,國產車在配置和造型上都直追大貿車,直接引發大排量大貿車的價格“跳水”。
不僅大排量,降價潮還一路傳導到中小排量車型。2021年,市民蘇先生排隊訂購了一臺川崎忍者400摩托車,過了半年多,他將指標轉手一賣就凈賺3000元。彼時,這一車型堪稱雙杠中排量仿賽車型中的“唯一選項”,只能排隊預定甚至加價購車。然而去年,國產春風品牌推出了一款與忍者400配置相近的車型,售價直接便宜近2萬元,忍者400車型很快被迫小幅降價。
“追風少年”興趣轉向
摩托車市場量價齊跌的背后,是市場需求的一路降溫。摩托車熱興起,與疫情期間年輕人被迫宅家、公共出行不便等有很大關系。當時,買輛摩托車,化身“追風少年”,在山間騎行享受自由,成為不少年輕人入坑的原因。
然而,在大張旗鼓地學車、買車、置辦裝備并完成幾次網紅打卡式的騎行后,年輕人心血來潮的熱情開始降溫。“去郊區騎了幾次,日曬風吹、腰酸背痛,而且家里人還一直擔心安全問題,于是果斷賣了車,回歸現實。”80后小巍說,去年玩了大半年,“車價賠了幾萬元。”
記者走訪多家車行了解到,與露營類似,摩托車消費熱潮迅速消退。“前兩年線下娛樂方式太少,今年陸續都復蘇了,吃飯、旅游、看演出,自然也就想不起來去騎車了。”小曦去年興致勃勃地學了摩托車,也跟著去跑了幾次山,但今年摩托車已經被放在小區車庫里“雪藏”起來。
摩托車市場回歸性價比
“我們現在都不進太貴的車型,基本就是兩三萬元的車,庫存能清的都清,不壓貨。”一名經銷商坦言,今年的這種市場狀態,預計還會持續比較長時間。“首先入冬就到了淡季,明年開春,預計也不會有太大的轉變,大眾還是更傾向于性價比高的、實用類的車型。”
業內人士預判,摩托車未來客群主流將回歸通勤類需求和摩托車發燒友。中國摩托車商會的統計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
今年前8月,我國燃油摩托車總產銷量保持小幅增長,但大排量休閑娛樂摩托車產銷5.01萬輛和4.76萬輛,環比下降7.39%和10.52%,同比下降23.51%和31.9%,這也是受年輕人興趣轉向影響最大的領域。
長期關注摩托車行業的博主付先生告訴記者,摩托車價格戰打到目前的程度,基本已經告一段落。“比如杜卡迪,雖然有的車型降價10萬元,但也屬于舊車型清庫存,新車型價格依然較高。”隨著銷售淡季來臨,他預判車企促銷競爭會暫歇,“明年開春,當市場回歸理性,競爭會更加激烈。”付先生分析,通勤需要的踏板車型和部分摩托車發燒友追求的大排量車型仍將是車企布局重點。
恣意追風、象征自由,過去兩年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一波熱度的摩托車風潮今年遇冷。
“杜卡迪大魔鬼打骨折狠降10萬元”“寶馬水鳥直降7萬元”……進入秋季,常年關注摩托車市場的張先生常常在朋友圈刷到一些車行老板發布的降價消息,降價力度之大讓他頗為唏噓。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車行了解到,今年摩托車消費市場遇冷,特別是休閑娛樂類的中大排量摩托車,銷量更是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不少車行紛紛忍痛降價清庫存。
大排量摩托車降價最狠
“要說今年的市場跟前兩年相比,絕對是冰火兩重天,現在每個月的銷量基本也就是去年的一半。”高姐是北京一家連鎖摩托車行的區域店長,談到今年的市場,她嘆了口氣,“進口、國產都在降價,尤其一些大貿車降得狠,降價5萬元、10萬元的都有,因為實在賣不動。”
高姐口中的“大貿車”,指的是通過海關進口、報關手續齊備、隨時可以上牌過戶的摩托車,如知名品牌包括杜卡迪、哈雷、寶馬、雅馬哈、本田等。過去,這些動輒十幾萬元、二十多萬元的大貿車身處摩托車銷售鏈的頂端,前兩年受疫情影響進口數量有限,加之饑餓營銷,加價購買、預定排隊是常態。
今年,大貿車集體跌落神壇,成為引發摩托車市場價格戰的導火索。“春風、凱越等一些國產品牌推出了大排量仿賽車,配置與大貿車相近,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高姐介紹,過去國產車一直未能突破四缸機的技術瓶頸,這曾是大貿車的重要賣點,但如今,國產車在配置和造型上都直追大貿車,直接引發大排量大貿車的價格“跳水”。
不僅大排量,降價潮還一路傳導到中小排量車型。2021年,市民蘇先生排隊訂購了一臺川崎忍者400摩托車,過了半年多,他將指標轉手一賣就凈賺3000元。彼時,這一車型堪稱雙杠中排量仿賽車型中的“唯一選項”,只能排隊預定甚至加價購車。然而去年,國產春風品牌推出了一款與忍者400配置相近的車型,售價直接便宜近2萬元,忍者400車型很快被迫小幅降價。
“追風少年”興趣轉向
摩托車市場量價齊跌的背后,是市場需求的一路降溫。摩托車熱興起,與疫情期間年輕人被迫宅家、公共出行不便等有很大關系。當時,買輛摩托車,化身“追風少年”,在山間騎行享受自由,成為不少年輕人入坑的原因。
然而,在大張旗鼓地學車、買車、置辦裝備并完成幾次網紅打卡式的騎行后,年輕人心血來潮的熱情開始降溫。“去郊區騎了幾次,日曬風吹、腰酸背痛,而且家里人還一直擔心安全問題,于是果斷賣了車,回歸現實。”80后小巍說,去年玩了大半年,“車價賠了幾萬元。”
記者走訪多家車行了解到,與露營類似,摩托車消費熱潮迅速消退。“前兩年線下娛樂方式太少,今年陸續都復蘇了,吃飯、旅游、看演出,自然也就想不起來去騎車了。”小曦去年興致勃勃地學了摩托車,也跟著去跑了幾次山,但今年摩托車已經被放在小區車庫里“雪藏”起來。
摩托車市場回歸性價比
“我們現在都不進太貴的車型,基本就是兩三萬元的車,庫存能清的都清,不壓貨。”一名經銷商坦言,今年的這種市場狀態,預計還會持續比較長時間。“首先入冬就到了淡季,明年開春,預計也不會有太大的轉變,大眾還是更傾向于性價比高的、實用類的車型。”
業內人士預判,摩托車未來客群主流將回歸通勤類需求和摩托車發燒友。中國摩托車商會的統計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
今年前8月,我國燃油摩托車總產銷量保持小幅增長,但大排量休閑娛樂摩托車產銷5.01萬輛和4.76萬輛,環比下降7.39%和10.52%,同比下降23.51%和31.9%,這也是受年輕人興趣轉向影響最大的領域。
長期關注摩托車行業的博主付先生告訴記者,摩托車價格戰打到目前的程度,基本已經告一段落。“比如杜卡迪,雖然有的車型降價10萬元,但也屬于舊車型清庫存,新車型價格依然較高。”隨著銷售淡季來臨,他預判車企促銷競爭會暫歇,“明年開春,當市場回歸理性,競爭會更加激烈。”付先生分析,通勤需要的踏板車型和部分摩托車發燒友追求的大排量車型仍將是車企布局重點。